很多人参与了这个在 1月份 发布的投票。问题是
像 em 和 strong 这样的标签应该放在 <em>(外面)</em> 标点符号,还是 (<strong>里面</strong>)?
像这里很多投票一样,问题很有趣,也引发了一些很棒的讨论,但问题本身可能是有缺陷的。只有两个选择:外面和里面,指的是 HTML 标签的放置位置。因此,如果在上面的问题示例中是“外面”,那么括号将被 <em> 标签斜体化。如果在上面的相同示例中是“里面”,那么括号将是普通文本,括号内的文本将被 <strong> 标签加粗。
我原本以为有人会跳出来说“根据这片土地上排版之神的绝对官方规则,正确的方法是……” 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。相反,大家普遍认为“视情况而定”。
至于投票结果,截至本文撰写之时,已有 6,261 人投票,结果是 55% 支持“里面”。
视情况而定……
以下示例仍然存在争议,但根据原始投票文章中大多数评论者的意见,这些感觉是最正确的方式。
标点符号放在标签外面,因为只有“今天”这个词被强调。
标点符号在里面,因为整个短语“我的天哪!”被强调。
关于这一点,证据是分化的。有些人会说,因为整个短语是句子中的一个“插入”,所以它应该与标签(外面)一起分组并全部强调。其他更官方的资料来源说,括号永远不应该被强调。我个人会选择放在外面。似乎斜体的最后一个字母紧挨着直立的括号,可能会产生不自然的排版张力。
书名中的标点符号总是放在标签内。
同样,只有标题被强调,所以问号放在外面是普遍共识。我对此感觉怪怪的,出于某种原因,我喜欢在句末以这种方式结束时相反的情况,并且更喜欢看到问号与前面的词语保持一致。在这种情况下,实际上 <i> 可能更合适……
HTML5 和 <b> & <i>
自从我成为网页设计师以来,我一直对使用已弃用的 <b> 和 <i> 标签嗤之以鼻,并勤勤恳恳地用更语义化的 <strong> 和 <em> 标签修复它们。这对我有意义,因为我们用这些标签来强调,而不是应用任何特定的样式。例如,你可能想要保留 strong 标签的罗马文本,但应用一个背景来突出显示它。
但现在我们几乎可以与 HTML5 齐头并进,我们看到 <b> 和 <i> 标签又回来了。你会问,这怎么回事?嗯,我也是这么想的,直到你读完并思考一下。HTML5 并没有取代 strong 和 em,它们只是作为补充回来了,所有四个标签将和谐共存。通常情况下,你仍然会使用 em 和 strong 来强调文本中的单词,但你应该在为了加粗而加粗或为了斜体而斜体时使用 b 和 i。
例如,文本中的书名应该斜体化。不是强调,而是斜体化。这是一种为了斜体而斜体的案例,使用 <i> 标签更有意义。
怎么样,首先,你修正一下这篇文章标题里的拼写错误。然后大家可能会更多地参与进来。只是个想法。如果我听起来有点尖酸刻薄,请见谅。
与其说是尖酸刻薄,不如说是虚伪:你的评论里也有拼写错误。
那么,书名不应该用 class=”booktitle” 而不是 em 或 i 来标记吗?
不,它们不应该。在传统写作中,书名(以及很多其他事物,例如戏剧作品、文章标题等)必须斜体化。正如 Chris 所说,在网络写作中,我们应该使用正确的 HTML 标签 <i>。这是语义上正确的。为什么要为此使用一个类?
应该是 <i> 标签还是 <em> 标签?它们之间有区别吗?尽管它们服务于相同目的,但其中任何一个是否比另一个更语义化?
斜体怎么可能是语义化的?这是一种表现形式。事实上,在手写中,它被语义上等效的下划线代替。两种表现形式用于同一个概念。表现形式是由于内容是代表书面作品的专有名词。你应该为此使用一个类,因为它没有相应的标签。
当你拥有超文本时,表现形式规则会发生变化,就像当你拥有手写与排版之间的差异时一样。
我完全同意 Jon 的观点:使用类!
问题是,无论是 <em> 还是 <i>,应该放在外面还是里面……
我曾经完全信奉“不使用 b 和 i!”的口号,直到我读到这篇文章:http://bit.ly/semanticbandi……并意识到我的标记充满了非语义化的 <strong> 和 <em> 标签。我一直错误地使用 <em> 代替 <cite>。我一直使用 <strong> 用于除了强调以外的五种不同目的。(顺便说一句,从语义上来说,strong 和 emphasis 不是一回事吗?)
例如,我的教堂总是使用粗体来表示人们对主持人的回应。因此,在这个我正在编写的资料集中,回应被放在 <strong> 标签中
让我们崇拜上帝,我们的光明和救赎。
<strong>主是我们生命的堡垒</strong>。
我至少对它的语义性持保留态度,一直在这样做
让我们崇拜上帝,我们的光明和救赎。
<strong>主是我们生命的堡垒</strong>。
我突然意识到,你可以争辩说它很“strong”,因为每个人都在说,这使得它更响亮。我不知道。
抱歉,第二个应该是
<strong class=”response”> …
哇,用两封不同的电子邮件评论同一篇博客!;)
strong 和 em 元素确实在语义上相同。strong 元素只是表示额外的强调。
一般来说,标题(书籍、电影等)必须始终将标点符号放在里面!
作为一名设计师,我想将标点符号包含在标签中 - 它看起来更美观。但贝瑞夫人(高中英语老师)的鬼魂说“不行”。
我很高兴有 <b> 和 <i> 标签,并将开始使用它们。从语义上来说,很难区分 <strong> 和 <em>。此外,贝瑞夫人的鬼魂希望所有标题都斜体!
在我看来,<strong> 与 <b> 之间的争论,只是傲慢、精英的网页设计师的另一个例子,他们并不一定关心标准本身,而是通过嘲笑那些不以相同方式操作的人来重申自己的“能力”。我认为这类似于 XHTML Strict 与 HTML Strict 之间的争论:XHTML Strict 的精英分子会嘲笑语义化的、有效的 HTML 4.01 Strict,而他们的代码中却一点 XML 都没有。这只是行业的一部分。
我认为使用 <i> 标签来表示书名是不正确的,实际上应该使用 <cite>。根据 W3C
http://www.w3.org/MarkUp/html-spec/html-spec_5.html#SEC5.7.1.1
<cite> 默认情况下不会创建换行符吗?我的意思是,没有重置的情况下。我认为之前在句子中间使用它时,没有重置就让我很困惑。
据我所知,除非你将其设置为块级元素,否则它应该是内联元素。
http://reference.sitepoint.com/html/cite
即使在这个例子中,你也不是在引用这本书。你只是提到了书名。如果文本写成,“这种写作风格的一个好例子可以在 <cite>愤怒的葡萄</cite> 中找到……”,那么是的。但是,就目前而言,不是的。它只是一个标题,应该用斜体表示。
cite 属性 与 <cite> 元素 不同,我认为 cite 属性的使用方式是我们通常认为的引用方式(带 cite 属性的 blockquote)。但根据我从 W3C 直接获取的示例,使用 cite 元素 来表示书籍、电影等标题,而不是仅仅使用 <i>,是为了区分仅仅是斜体文本和更重要的标题。也许它不是我们认为的引用方式,但它确实是在引用一个标题。
嗯……我想,那么我认为 <cite> 元素应该叫其他名字。:) 但是我想这个名字已经被占用了。
说真的,当你只是想要一些斜体文本时,为什么要使用 <cite>(或 <strong>,或者其他),尤其是当它“通常呈现为”斜体时?<.em>没有个人恩怨</em>。我认为 W3C 在整个“内容和样式分离”方面可能有点过火了。
正确答案不仅来自了解 HTML 语义,还来自排版知识。请参阅任何优秀的排版书籍,以获取有关此方面的指导。
上述示例中的标记应该放在里面。
但是,如果括号中的内容是一个完整的句子,那么它应该放在 <strong>外面</strong>。
Rene
感谢你发布此信息,也感谢 Nathan B 的评论。
我查看了你推荐的网站。
哇,我一直做错了,但我是一个新手,很高兴现在有了这些信息!
有用的帖子。
几年前,当我从事出版工作时,我们会像这样设置第三个示例
山羊头(<i>参见</i> 第 85 页)非常有营养。
书籍标题可能是支持使用 <i> 的最有力例子之一,但在我看来,这仍然是一个站不住脚的论点……<i> 除了样式信息外,没有告诉我们其他任何信息。
如果我们认为样式应该完全独立于标记,那么 <b> 和 <i> 应该被废弃。
如果 <b> 和 <i> 被认为是规则的例外,那么我们如何决定在哪里划清界限?何时可以使用标记纯粹是为了样式,何时是非语义的?
我个人更愿意将样式和标记区分开来,因为我发现按照更严格、更清晰的规则工作更容易。因此,我也更喜欢 XHTML 标记。或者我想我可能只是一个“精英分子”,正如 Joseph McCullough 在上面提到的那样 ^
无论如何,一些不错的见解——可惜投票结果没有更清晰的共识。
这是个两难选择。
最重要的是,最终我会使用第一个想到的标签。我当然不会给 <strong> 标签添加一个类!读者只是想在应该有粗体文本的地方看到粗体文本——他们一般不会在意是什么类型的粗体文本。
这不仅仅是懒惰的做法。如果你给 <strong> 标签添加了一个类,唯一能看到你这么做的人就是那些阅读你样式表的人——他们可能不会感谢你用过多的类来标记粗体文本。
我问了大卫·克里斯托尔,英国领先的语言学家之一,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。他的回答是